罹患癌癥會給人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,對人的打擊很大,也有人不幸得知自己罹患多種癌癥,便一蹶不振,甚至放棄治療。但是,多原發癌真的無藥可救嗎?其實,多原發癌并非人們想象中那般“猙獰”。 盡管現階段多原發癌尚無特殊的治療方案,但無數病例證明,多原發癌不等于只能面對死亡。幾乎所有的文獻都支持根據腫瘤部位、病理分期、全身情況選擇手術、放療、化療等綜合治療手段。 ![]() 為何主要發生于老年人 多原發癌是指同一患者在身體的不同部位,同時或者先后出現了經病理證實為不同性質的惡性腫瘤,每種腫瘤都有其顯著的特點,而且腫瘤并非其他部位轉移和原發腫瘤的復發。多原發癌患者中,二重癌相對多見,三重癌及四重癌的發生概率較低。 癌復發是癌癥經過治療之后,在局部又出現新的癌癥,或者癌癥病灶有明顯增大的情況。癌轉移是指癌細胞侵犯淋巴管、血管,順著淋巴液、血液到達周圍的淋巴結或者遠處的淋巴結,甚至到達肝臟、肺臟等遠處的器官,形成大小不一的轉移瘤。這兩種情況與多原發癌不同。 國外報道的多原發癌比例為3.2%~10.7%,而國內報道的僅為0.3%~0.65%。多原發癌主要發生于老年人,尤其是70歲以上的高齡人群。老年人生存時間長,使致癌因素得以累積,同時免疫功能減退,不能有效清除細胞分裂過程中形成的異常細胞,且細胞分子發生改變,衰老組織致癌因素敏感性增加等,都是更容易出現多原發癌的原因。 ![]() 多原發癌的發病原因 為什么一個人會患有多種癌癥?相關研究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。 遺傳因素 統計顯示,多原發癌患者有腫瘤家族史的占14%~50%。其家族易感基因更為多見,而且易感基因在復制過程中也會發生突變,比如結直腸癌和胃癌的發生,可以增加婦科腫瘤、泌尿系腫瘤的發生風險。 年齡因素 正常細胞演化成癌細胞,往往需要20~30年的時間。這意味著,一個人年輕時接觸過很多致癌因素,經過很長時間后才可能發病。在年齡增長的階段里,初發癌癥即便經過治療好轉,隨著年齡的增長,新的癌癥發病風險也會增加。國際腫瘤期刊的統計數據顯示,65歲以上的老年癌癥患者二次患癌的概率是25.2%,而年輕人二次患癌的概率只有11%。 免疫力降低 患者在患第一種惡性腫瘤時,相對于健康群體來說,其免疫力遭受了嚴重損害。所以,多種癌癥患者其免疫缺陷、環境因素等被認為是常見病因。 放療和化療的影響 放療和化療是癌癥的常規治療手段,可能導致人體基因發生某些突變。這意味著,接受過放療和化療且治愈的癌癥患者,之后罹患其他癌癥的概率會增加。 ![]() 來源:《大眾健康》雜志 陪診么—專業的陪診行業交流賦能平臺,匯集各個城市的優秀的陪診師資源,找陪診師就來陪診么。 |
|Archiver|手機版|小黑屋|陪診么
( 京ICP備18020631號-3|
京公網安備11011202100625號 )
GMT+8, 2025-11-5 12:21 , Processed in 0.032610 second(s), 17 queries .
Powered by 陪診么 X3.5
? 2001-2024 Peizhenme.com